鄉福首頁
130期 >
1998年10月
偏遠地區子女教育問題
      蔡明珠

 

記得十年前剛要到田尾來事奉時,有人問及是否會擔心將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未曾經歷過也未曾思慮過,所以單純的相信不會有太大問題吧!

及至孩子受完幼教之後,緊接著是六年的國小教育;為了能夠就近接觸兒童福音工作,就選擇了離聚會地點最近的學校就讀,結果原本良好的生活常規大亂,連「三字經」都學回家來!問她說的是甚麼話,她一臉無知無辜的樣子。再進而到學校去探個究竟,方才了解因為班導師剛從師院畢業,比較缺少妙方控制不受約束的頑童,竟然上課時“牆裡牆外”都有學生!真是不可思議!我們開始“著驚”(嚇一跳)!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和教會的一對老師夫婦商討之後,他們建議把戶口轉到他們家,就讀員林地區的國小。好!沒有別的法子,毅然決然辦了遷戶口的手續。但經過整個寒假的深思熟慮,想到一天要四趟往返於員林和田尾之間,有礙於工作;又想透過孩子不是更有福音的機會嗎?因此又毅然決然地憑信心把孩子繼續留在原來的學校就讀。說真的,到如今我們都為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感恩,他們嗅過泥土的芬芳,天天看著花花草草的曼妙舞姿,田間綠野伴他們成長;雖過去曾經掙扎過,但未曾後悔。

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過去在硬體設備上比較簡陋些,但現在都已改善,甚至超過都市地區,例如電腦及錄放影機的裝置都相當普遍;比較大的問題是軟體方面的,例如師資,在大學校有專任的音樂、美術、自然科學等專任教師,在鄉下小學校就大部分是兼任的,儘管有具音樂或美術天份的學生,也沒有專業素養的老師來發掘,在啟蒙教學上也就遲了一大步。我大女兒二年時遇到另一位師院的畢業生,他開學時向家長致公開信,說明整學期的教學理念及方針。學期結束前又發一封信,告訴家長這學期他做了甚麼,哪些方面有待加強,哪些方面需要家長配合;直覺他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好老師,卻聽說他只留鄉下一年,服役後將轉往高雄大都市。存著天真的想法去留他,告訴他鄉下需要像他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老師,且告訴他:「我們也是因著看見鄉下人的需要,特別搬到這兒來住。」他則誠實的告知:「妳不要想一個人可以搖動一棵大樹!人往高處爬,這是必然的趨勢;如果我有孩子,我也不會讓他在這裡就讀。妳看得見住這兒的人,孩子往員林送,住員林的則往台中台北送!」(我心裡想:對啊!住台北的則往國外送!)這種現象不是單一特例,而是普遍情形,所有聰明的父母不願讓小孩留在鄉下就學,因為好的師資大都集中都市。

再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鄉下競爭力薄弱。班級少,人數少,即使每次考第一名也算不得甚麼。大學校每班每科都考滿分的好幾位,小學校的第一名與之比較,大概會排到第十名!還有鄉下父母比較不注重兒女的教育,道德性、學藝性方面的教導較缺乏,所以同學間互相比較之下,孩子會說:同學都可以不必學,為什麼我要學?」整體積極面的學習環境是差了一大截!

另外一項重要卻常受忽略的軟體設備是心理輔導工作。現在國中、小都設有所謂的輔導室,都市學校配有專業的輔導老師,但鄉下學校很可能是掛名的!舉個實例:在都市有一個孩子因家庭的種種緣故,從小被寄養在叔叔家,可能因缺乏愛及管教,在校內專門製造問題,校外專偷些小東西,這種問題學生招惹老師怨氣,同學更是一肚子氣!惟獨輔導老師用諸般方法教導他、稱讚他、接納他,全校他也只喜歡和輔導老師一個人說話。在鄉下,另外一個孩子,也常會惹些大大小小的麻煩,學校老師就“點名作記號”!有一天,他有一件事未完成,老師將他叫到辦公室問個究竟,問完也就算了,但卻不是這樣,竟然一個、兩個、三個老師輪番上陣罵得他狗血淋頭,體無完膚,他簡直無地自容,一氣之下說:「好啦!我明天不來上課了!」老師們即刻反應出不受威脅的樣子說:「好!從明天起都不要來了!」這事真是鬧僵了!他即將畢業,恐怕就此拿不到畢業證書。他父母國語不靈光,我代之與學校老師溝通,老師振振有詞, 頭頭是道,我則無言以對。夜裡躺下,想了想,不對啊!過去他是有錯,但這次的事情無關對錯,老師不該舊帳新算,再者學生說氣話不讀書,老師不該也跟著鬧情緒叫學生走路!(因為我想到聖經上的話:人將往死地去,你要拉回!)顯然地,這學生要往死地去時,老師不但不拉回,還助他一臂之力!經過再一次的懇談,還好,這事以喜劇收場。當學生到校向老師認錯時,老師也承認因心情不好處事不當。也曾有學生代表學校參加運動會,接力賽時,她使勁賣力的奔跑,但棒子傳遞得不理想,以致未能得名,老師竟然直接了當的說:「就是因為妳,敗在於妳!」她心靈馬上受傷,說出自暴自棄的話,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我女兒是個心直口快、容易愛又容易受傷害的孩子,進入國中真是怕,最後選擇了注重靈育、智育、體育的三育基督學院。他們的輔導工作注重心靈教育,又早晚要讀聖經,這種教學理念較適合基督徒,但也衍生一些問題。一是它未受教育部認可,將來出路狹窄。二是他不以智育為優先,'將來自然難以競爭大學窄門。三是費用高,負擔重。今年台北華興中學特別優待偏遠地區的牧家子女,免學費(只付伙食及住宿費)入學,但考慮台北居大不易,假日往返路途遙遠。從前鄉福總幹事陳牧師也顧及子女教育問題,預備了台南辦公室其中一樓做為牧家子女宿舍,但如今尚未有人將孩子送來。兩千年福音運動總幹事夏牧師,自幼父親在偏遠地區牧會,當時有宣教士用心良苦,將他及家中的另一位兄弟帶到台北就學,卻是需住在孤兒院。他家中諸多孩子當中,就僅他們兩人受高等教育。因此長大成人後,有一天,夏牧師也決志走全職事奉的道路時,長兄告知:「你不怕死嗎?還敢走父親走的奉獻之路!」

綜觀以上種種情況,及試圖改善或解決偏遠地區子女教育問題的方法,都可行,但似乎都不甚理想。周聯華牧師也曾構想為偏遠地區牧家子女興建一所學校,這也是不容易的事。人心多有籌算,惟耶和華指引道路。服事是走信心的道路,兒女理當也憑信心獻上。亞伯拉罕如何獻以撒的?我想他憑信獻上以前,並未料想到神自己有獨特的計劃及預備,父母只要照聖經說的:「指教他走智慧的道,引導他行正直的路,他行走,腳步必不致狹窄,他奔跑,也不致跌倒,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他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箴四11~12;十九23)神是賜福祂僕人的後代的,雖然不一定都能上明星學校,但都能在神的國度中喜樂服事,那是最大的賞賜。我們相信在世上聰明的在天國裡未必是,在地上愚拙的,在天國裡未必是愚拙;因此我們要說無論在天涯海角,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