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64期 >
2009年12月
壯年營特別報導3
      

 

壯年營特別報導 ◎謝文卿

感謝主,我能夠參加這次壯年體驗營。整個團隊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歡笑,一起研究聖經,一起祈禱和崇拜。這是在我生命中難忘的一周。我同意,傳教工作應該是一個團隊的努力。村民的貧困和精神空虛讓我感到震驚。窮人的生活條件沒有好於40年前我離開台灣的時候。濫用毒品和酒精反映了貧困村民的絕望。看來富者愈富,貧者越貧。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我們必須教育下一代,打破貧困家庭的惡性循環。鄉福的課後輔導執行良好,值得稱讚。

星期四,為關懷老人建立的運動和遊戲節目,特別使我感動。有許多老村民,沒有良好的活動來維護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人口持續老化的趨勢,將使得這一問題更加嚴重。在這裡,鄉福有理想的老人關懷,但需要更多外界的支持。

我也喜歡家庭聚會。沒有華麗的歌曲,沒有揚聲器,沒有相機,沒有投影機;只有在一個小房間,簡單的歌唱,故事分享,和好客的東道主。我們了解到他們從貧窮,從傳統文化和社會壓力走出去。我們聽到了令人心碎的故事,和他們如何走過傷害。正是這種親密關係,建立了我們彼此的信任和愛。

逐家探訪是如此令人興奮,這是我第一次。這經驗幫助我克服對陌生人的恐懼。一些村民甚至跟我們(兩個)談話。從談話中,我心裡覺得很溫暖。我們吸取了經驗,當他們說:“進來坐”,是說再見的時候。

我很敬佩鄉福同工住在鄉下,離開舒適的城市生活。當我在一個早晨的祈禱和崇拜中唱“你為何揀選我?”我不能停止流淚。我想,我有足夠的勇氣伴隨這些鄉福同工嗎?為什麼我主感召,叫我來的時候,我沒有準備好?然而,幫助這些村民的負擔是如此強烈?祈望主幫助我!

Line

壯年營特別報導 ◎彭淑玲

我是來自鄉村的孩子,由於資訊流入有限,到國中間階段幾乎過著與世隔絕且幽悶的生活。直到高中到台中就學,透過一位好友將福音傳給我,到30歲才受洗。方發現基督信仰的寶貴。若有人早早把這信仰注入鄉村,這些在幽暗處的孩子就可以減少在都會生活的摸索與挫敗。

在07年透過白教士,告訴我有一個關於基層事工的研討會,我才認識了鄉福。當中聽取陳牧師多年耕耘於鄉村,我對這事工有很深的感謝與感動,主啊,你真是眷顧貧窮人,是貧困者永遠的朋友。也深獲先生的支持,於今年順利成行。

營會當中第一個感動,看到從國外回來的兄姊對台灣的熱切,及麥子同工的謙和及委身。同工們擺上,經多年的尋求,找到合適的策略,餵養弱勢孩童到培植青少年,甚而擴展到社區,並連結於附近學區,為主撒下福音種子,贏得一個個的靈魂。

再來,就是看到一個72歲的寡婦,沒有埋怨,而是充滿喜樂盼望的生命,她的禱告相當有POWER!!這是我信主10幾年來難得看見的。去家庭訪問回程中,和一位75歲的伯伯談話,他竟然能從傳統信仰反思所拜的是不是真神?並準備受洗。在客家庄婦女中所做培育建造的工作,叫看見的人嘆為驚奇。聖靈在整個鄉村福音工作所帶出的影響力,就像一把火挑旺了我們整個團隊。

最後一天的主日,看到整個學生團隊更是稱奇,從年幼到青少個個健康活潑,且在輔導的培訓下甘心服從命令,彼此服侍,互相造就,真像主的大家庭和樂融融。心中有一個微聲:主啊!我雖不能但你全能!我願在需要處獻上所有,求主使用。
Line

壯年營特別報導 ◎李清美

十一月中,和來自美國及台灣各地17位弟兄姊妹在嘉義東石教會,一起生活了一個星期。每天清晨,由陳文逸牧師帶領的靈修拉開序幕。一個半小時的讀經分享、唱詩禱告,預備我們的心接受一天緊湊的行程。除了東石,我們參觀了過溝、蒜頭、長治、麟洛四個工作區。對各區負責人並不陌生,因為常在簡訊上看到照片和報導,如今親自聽到他們的異象和見證,倍感親切。

台灣是福音硬土,宣教難,鄉下更難。傳統的迷信,城鄉貧富和文化差距,造成基層社會惡性循環—年輕人不願留在生活辛苦的鄉村,卻迷失在茫茫都市。早婚或未婚生子,無力撫養,只好送回鄉下,交給父母,隔代教養。這些孩子長大後,又重複同樣的命運,無法翻身。鄉福工作區的宣教士們,開拓教會,藉由兒童課輔,關心弱勢家庭,將福音傳給村民。希望從文化層面,改變他們的思想。鄉村宣教,資源有限,很需要有心的基督徒長期福音移民,或者短期1-3個月的福音接力,支持他們的事工。

有一天早上,靈修前,讀到陳牧師“牧師兼土公”一文,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在鄉下牧會,衝突是那麼尖銳,但生命的見證卻也是那麼直接有力。那天的禱告和唱詩,我的感動特別大,眼淚直流。誠心懇求主,將鄉民從迷信的捆綁中,釋放拯救出來。往後的家庭探訪和家庭禮拜見到了這兩個家庭的成員。先生和兒子相繼過世的姊妹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但靠主堅強,談笑風生。為歡迎我們的到訪,還煮了一大鍋麵招待。她的禱告有力,對神感恩,稱頌不已。第二個家庭是過世弟兄的父母,如今都已成為基督徒,尤其母親,靈命成長與日俱增。看到基督信仰已扎根在這塊硬土上。

訪問工作區和學校時,看到需要幫助的孩子那麼多,但教會能照顧的不過十多個,心想:杯水車薪,有效果嗎?但當離開東石時,我明白陳牧師所說的:我們不能輕忽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投入,將帶來何等長久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數算一棵樹上有多少果子,但無法數算一個果子裡有多少棵樹?願神賜福鄉福的宣教勇士,也興起更多基督徒支持他們的事工。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