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28期 >
2006年12月
家事 瑣事 神國的事
       陳文逸

 

在東石附近的四個鄉福工作區,每月有一次禱告會,而今天在大埤。準備出門時,那些插滿這漁村街道,印著〔祭王船〕的旗幟,再次映入眼裡,也在風中飄揚。

五年一次的王船祭

後天就是五年一次的王船祭。因五年才一次,這次擴大舉行,縣府也補助經費,沒有仔細看還以為這偏僻的漁村要辦什麼大型文藝活動,或者台北、高雄二個城市的選戰旗幟竟延伸到這裡!不同顏色、外觀的旗幟飄揚在強勁的東北季風中,發出嘶嘶的聲音,遠遠的看去有點蕭瑟,也有些壯觀。

上一次燒王船,幾乎全村沸騰。外出的親人回家參與慶典,平時較少聯絡的朋友邀來赴宴。我拿著照相機捕捉那數不清且載著紙錢的卡車、海堤上看不到盡頭的人潮、充滿煙雲的火紅天際、被鞭炮屑淹沒的柏油路面,當然還有一群流露空虛眼神的人們。

王船信仰是慢慢演變而成。早期的居民,冬天海上風浪大,通訊設備不足。而夏天陸地炎熱,有許多疾病瘟疫。百姓與大自然搏鬥的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的脆弱,於是求助所供奉的偶像。因此慢慢發展每年農曆十月中旬,漁民花錢做紙船,紙船上有真正的電視機,冰箱,各類的食物,透過廟會的祭拜慶典在海邊燒了,象徵性的送這些假神到海上巡狩。台灣的西海岸充滿這類的信仰。

這次的王船祭,幾天來己在原本寧靜的村莊中慢慢加溫,不時的鞭炮聲,抬轎繞村遊行。教會負責課輔的老師說:「幾天下來,原本來教會課輔的孩子銳減,不只沒來教會,學校也請假。短短的幾天,這些孩子不論情緒,學習意願,還有言語,都異於平常。有孩子說,要用他們的生命去追求他們所拜的神」。第一線的福音工作者常在這種時候,感受到屬靈的拉扯、爭戰。

行動VS.禱告

今天出門前紀貞師母再次叮嚀要帶一張小桌子及二張小塑膠椅,讓二個雙胞胎可以坐在桌椅上玩家家酒,好打發一個早上的時間。過去幾年幫忙家務的外籍小姐回去了,雙胞胎現在需要帶在身邊。

當車子慢慢遠離村莊,飄揚的旗幟也漸漸少了,眼裡清新許多!不過,心中惦記著許多事,二位剛開刀出院的姊妹,一位老弟兄又轉進加護病房,都需要探望。甚至已經不能再拖的鄉福簡訊文稿都需要儘快完成,而我正要去一個禱告會,這一去最少半天,回來後待辦的事還是在那裡!再想到一週中有許多禱告會,機構、教會、家庭及個人的。雖然沒有太多的掙扎,心中的確有那麼一點波瀾:「半天可以完成很多事,至少趕一點進度,…..」。

此時,另有一種聲音浮現:「怎能如此驕傲自大,以為單靠著效率可以成就屬靈的工作,可以推進神的國度?怎又如此愚昧與神爭奪這一點時間!」豈不知「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上帝」(歷代志下二十15)。保羅不也教導「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以弗所書六18)。「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詩篇二十七13),若不信禱告是與神同工,若不是真實到神面前,禱告所花的時間實在比不信的人更可憐!

憐憫這地

從東石往大埤有幾條不同的路,我特別喜歡走166這條鄉間小路。車子在嘉南平原上奔馳,遠遠的望去盡是綠田。一畦畦貼著地面的花生,像為這片土地鋪上綠毯。挺挺而立的整片玉米在風中搖曳。然而,不時經過大小廟字,這美麗的大地,單純樸實的人民,為何這樣把時間、金錢、榮耀歸給假神?

「主啊!要如何與你同工才能改變這塊土質,讓福音的種子可以落在好土。主啊!把馬偕醫生那樣“化為台灣泥土”的心志賜給我,像一粒麥子落在土裡死了,結出許多的子粒。主啊!醫治這地,復興的靈火,愛人靈魂的心,不斷在我心中燃燒,不是只有心裡願意,還有行動的能力,直到你的榮耀張顯。」心底不停的禱告。

神聖的日常瑣事

在大埤與同工交通、團契、禱告,心中屬靈的熱度再度提升。完後,再次要把那一張小桌子,二張小塑膠椅,小孩的玩具,搬上車帶回家。參加同工禱告會還要帶東帶西,桌子、椅子,實在有些累贅,也不太搭調。有人幫忙家務那段美好的時光,已逝去了。更糟糕的是,可能無法像以前有那麼完整的時間靈修;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全心投入服事。以前,家事有人料理,服事是我的呼召。過去,可以分割的二件事,現在撞在一起。

一個星期前,老二從學校回來,前右手肘紅腫受傷,照了張X光,醫生說:「沒有骨折,但是有骨裂的現象。要每天過來敷藥……」現在差不多每天傍晚要送他到十多公里外的診所就醫。這還好,固定的時間,可規劃又有盡期。

最可怕的是,許多事情、時間,難以掌握。特別那兩個雙胞胎,常常要出門了,換好衣服,他們又不滿意,一個要穿有口袋的,另一個不要。一個要繫皮帶,另一個不要。要上車了,才發現鞋子穿錯邊,而另一個尿急。最後連要坐那一個安全座椅,要不要靠窗,都要好好協調。有時候不得不按捺情緒,露出微笑,說好說歹,免得被我嚇哭了,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安撫。十分鐘的路程通常要走十五分。

有一次已經幫他們洗完澡,要擦身、穿衣服。他們仍要繼續玩水,硬是不出來。後來,兩人露出詭詐的笑容,編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我們現在要洗衣服,好了再叫你來…..」過一陣子再進到浴室,發現他們全身都是泡沫,而且洗掉了成人的半瓶洗髮乳,還有剩下薄薄且斷裂的肥皂。

神聖的呼召

對一個回應神呼召,願意進到鄉村的工人,負擔和心志都不是問題。開拓福音事工更是核心的使命。但,我樂於為會友施洗,為孩子洗澡卻急著結束;對會友滿是笑臉,卻常疾言厲色催促孩子上車;我渴慕長時間安靜主前,卻對瑣碎的家事容易煩躁。

車子依然在嘉南平原上沿著166縣道回家,一樣的景色,一樣的道路,不變的負擔,不過卻多了一些反省。尤金.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說得好:「當我急著找回靈命的基要,想要感覺與神同在時,原來我已丟棄了神恩典的原材料,那些日常瑣碎事務(如排隊上郵局,親自印講義,基本的清潔工作….)……。我赫然發現那些干擾我神聖呼召的瑣碎事項,本身就是神聖的……」(追尋呼召的探索之旅,<以琳出版>,P .158)

在鄉下開拓教會,多生幾個孩子是好的。不只教會自然增長,對靈性的操練很有幫助!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