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97期 >
2012年9月
教會成為孤兒的父母
      陳文逸
 

小翠大約小學五年級就和妹妹來到教會。從小父母就離異,不久他們各自又有歸宿。祖母帶她們住在一間不大,民間信仰供桌卻佔去不少空間的鐵皮屋。祖母不識字,多年前一次摔傷,沒有醫好,造成現在些微跛腳。平時開牡蠣,一有閒暇就拾荒,賺取微薄的收入。長年的勞累,小小的身軀看起來更顯得彎曲。

正常家庭的孩子,許多活動有父母接送、陪伴。隔代教養的孩子,無可期待。她們從小就自己行動,有時各騎一台,有時二人同騎一台腳踏車。自從青少團契改到主日下午後,她們必須在豔陽高照的正午,汗流浹背跨過不同村莊來到教會。記得有次特別的活動結束後,二人用力的踩著踏板,年幼的身影,在回家的路上,逐漸埋沒在冷冷的夜色中。沒有父母的孩子,路必需自己踏出來!

國中以後,教會的青少輔導,除了信仰,也幫助她們課業。高中雖不是第一志願,也進了附近的社區高中,還算不錯!高中以後,常聽祖母說:「擔心無法供應私立大學學費,而建議小翠不要再升學。」團契的輔導長期關心,建議小翠往國立大學的夜間部努力。放榜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如願上了國立大學夜間部!

每當我安靜思想:在這樣危險、充滿陷阱、彎曲悖逆的社會,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孩子,沒有來到教會,如今安在?


隔代教養

現代社會,因傳統價值崩解,許多婚姻無法維持。離婚是最容易解決眼前困境,卻也是後遺症最多,傷害最深的決定。婚姻困難,婚姻傷人,不斷植入現代年輕人的心中。大家對婚姻愈來愈保留,愈沒有把握,愈不敢進入婚姻,也愈不敢生育。沒有孩子還好,一旦有孩子,離婚還要帶在身邊,不只像個拖油瓶,更沒有能力扶養。於是,就把孩子交給沒有能力教養,卻不忍心孫兒沒有家,不得不收拾善後的老父、老母,這就成了隔代教養!而這些不得不扛的責任,更壓得老父、老母的身驅更顯彎曲。

隔代教養的孩子,不只父母長期缺席。二代的隔閡,最少四、五十年。祖父、祖母,不了解現代孩子成長的環境,依然用早期成長的經驗來教養新一代。

祖父母或可供應孩子的吃、住。但對心靈的需要,一方面無法洞察,即使洞察也不容易滿足需要。家裡缺少人了解,愈成長就愈向外尋求認同。而向外尋求就看運氣了。在充滿試探的世界,通常是凶多吉少!

課業方面,祖父母通常沒有受太多教育。時間上,無法像正常家庭年輕的父母那樣用心投入;觀念上,也相對沒有那麼看重。能讀就讀,讀不上去,就算了;能力上,也無法於課後再給予實質的幫助,或額外再尋求其他管道。


惡性循環

除非特別用功,不然隔代教養的孩子,課業上普遍缺乏競爭力。學校、課業,不是他們可以實踐的亮麗舞台。很多青少年因此沈溺在網路、電玩。那是一個可以隱身、麻痺自己的美麗虛幻世界。也有一些青少年,被廟會的陣頭吸收。那裡有香煙,有檳榔,有團契,有掌聲,有實踐的舞台!

嚴格說來,隔代教養的孩子,因沒有健全的家庭環境,在現代社會較缺少競爭力,長大後很容易又像他們的父母親。有時未婚生子,即使走進婚姻,很容易離婚,於是年幼的孩子又交給老父、老母。一代又一代,基層的社會,有這種世襲的惡性循環!


成為孤兒的父母

健全家庭孩子,父母的四顆眼珠,看得很緊。一下子奧林匹克數學,一下子長頸鹿美語。今天是楊氏速讀,明天是YAMAHA鋼琴。倒是那些隔代教養,祖父母無暇陪伴的孩子,騎著腳踏車四處去。他們年幼的生命,就像孤鳥,在無情世界的風雨中,想要尋找一個可以遮風避雨,被接納,有愛,甚至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少有教會不歡迎更多的孩子進來,但為什麼歡迎?有時候教會只要人頭,可以堆砌成漂亮的數字!還是我們關心、引導、牧養,準備長期的澆灌,以耶穌的心為心?

人的建立、扶持、醫治,一直是主耶穌核心的目標。讓教會成為他們屬靈的家,教會成為他們的父母。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熄(以賽亞書四十二3)。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二27)。信仰不是教條,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對生命的看重和真實的愛。


社區如何看待教會?

鄉村社區,如何看待教會的存在?一群人穿著整齊,每主日準時聚集,唱歌敬拜。偶而,很熱心的邀請人參加教會的活動,特別聖誕節的節目精彩熱鬧。暑假會辦許多營會,最近又多了課業輔導……,這些都算正面!也有一些人冷冷、遠遠的看著,是否教會在許多活動的背後,核心動機只想要改變他們的信仰。

不管什麼樣的信仰,不管何種團體,社區的人最想看到的是激勵人心的真實改變:沒有盼望的人,看到盼望;生命沒有出路的人,找到出路;跌倒的人,重新站起來;被遺棄的人,找到自己的家。

當這些改變來自教會,由教會發動,社區再也沒有辦法否定,至終會肯定教會的存在。鄉民社會不容易看到教義的重要,聽到真理還不夠,真理需要被看到!


暑假以後……

暑假後段,教會一些弟兄姊妹私下自發性的湊了一些款項,買了一台手提電腦,送小翠當大學禮物。開學前,一位同工開車送她到學校宿舍,展開生命中新的一段旅程。大學校園,清新美麗,但橫在小翠前面的道路仍然崎嶇,試探仍然洶湧。但我們讓她知道,神永遠不會離棄她,教會是她屬靈的家!

神阿!在你祭壇那裡,麻雀為自己找著房屋,燕子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詩篇八十四3)


(本文曾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