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332期 >
2015年8月
除祂以外
      甯北辰


經文: 徒三1-10

人一出生有許多事是不能改變的,血型、膚色、性別、父母,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經文中這位四十多歲瘸腿的朋友,生來就是如此,沒得改變。這也是我們在鹿草服事,常跟孩子們提的一個觀念,單親、家庭破碎、貧窮缺乏、隔代教養,這些都不能改變,但要緊抓著能夠改變一生的耶穌基督!選擇對的道路與方向,追求基督裡的豐盛生命。

無論是先天或是後天自找的苦,我們都稱之為苦難,這些苦難都能在耶穌基督裡找著出路。除祂以外,沒有途徑與方法,可以整合破碎扭曲的生命,只有祂,能使舊人變新人。


一、 生活、生命有限

這位生來瘸腿的朋友,四十幾年來未曾走過路,也因此導致他的生活與生命受到限制,何以見得呢?

生活: 他的生活範圍似乎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天天被抬來擺放的聖殿美門口,另一個可能就是將他抬出來的地方(V.2),生活的範圍太有限了。

生命: 這樣長期的生活方式,天天被人抬到聖殿美門口,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求出入聖殿的人賙濟。當這一天他遇到了彼得、約翰,跟以往一樣指望從他們身上得著甚麼(V.3-5)?脫離不了賙濟這一個範圍,生命太有限了。


二、 跟神、人、自己關係的破壞

如此的生活與生命,真是要說,這位生來瘸腿的朋友,他與神與人與自己的關係都是破壞的,從經文的字裡行間加上大膽的推論可以發現:

1、 對自己:

四十幾年從來沒有走過路,我個人認為他很難去愛自己、接受自己,甚至內心深處有很多的埋怨、苦毒、恨意,及很多的為甚麼?

2、 對人:

幾十年來,他天天都需要人抬他到聖殿的美門口,我們不知道抬他的是誰?但可以推論:幾十年來天天請人做同一件事,幾天還可以、幾個月還勉強、幾十年來對幫助的人而言,是一種折磨,累贅、包袱、麻煩、囉嗦,很可能讓人無法忍受。

3、 對神: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耶路撒冷的聖殿還沒有被羅馬將軍提多毀掉,而當耶穌基督的恩典,還沒有被普遍性的接受時,無論是彼得或是保羅都還是被公會的宗教領袖認定是,拿撒勒教黨的一個頭目(徒二十四5)。對遵守嚴謹律法的猶太人而言,彼得和保羅所傳講的福音,是一種信仰的侵略,他們無法接受耶穌基督的門徒帶領猶太人和外邦人脫離律法主義的挾制,轉向因信稱義的大道,挑戰了他們的優越感,也因此彼得和保羅一直受逼迫。


這位生來瘸腿的朋友,在律法主義當道的處境中,想跟一般的猶太人一樣,用嚴謹的律法程序、禮儀和規條,進到聖殿一起敬拜讚美神,是不太可能的。而透過到聖殿獻祭、敬拜、親近讚美神又是當時跟神似乎有好關係的一種指標,這位瘸腿的朋友,都沒有這些動作,也因此我們推想他跟神的關係也是破壞的。

當福音進入人的生命,就不再一樣了,要從全人破壞中看到福音的大能力變為全人治療,因箴言的作者說:「得著他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箴四22)


三、 我給人甚麼

彼得對生來瘸腿的朋友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V.6),他們不是甚麼都沒有,這句話不但是震撼且是彼得、約翰親身的經歷,更是我們夫妻在鄉村事奉的方向與根基。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從福音書來看這句話。當耶穌呼召彼得與約翰時,他們的身份是伯賽大的漁夫(約一44),捨了網、棄了船(太四18-22),別了雇工(可一16-20),可見雖然是漁夫,卻是擁有財富的漁夫。彼得、約翰、雅各是初代教會的三大柱石(加二9),他們擁有耶路撒冷教會的資源,並不是甚麼都沒有,而是深知人給的會用盡,像亞伯拉罕打發埃及使女夏甲及以實瑪利出家門,給的餅和一皮袋水會用盡是同樣的道裡。(創二十一15)

金銀會有用盡的一天。最好的賞賜從神而來,神按著名認識我(出三十三17),耶穌是好牧人,認識祂的羊(約十14),對四十多年從未走過路的朋友而言,最好的禮物就是能走路。

在鹿草的事奉:沒有熱熱鬧鬧的社區工作,只有藉著課輔接觸更多的家庭,沒有華麗的敬拜、沒有令人窒息的規條禮儀,卻有著扎實的導讀班、查經班及和樂融融的禱告會。彼得、約翰的經歷也是我的經歷,深知人給的資源,有一天都會用盡,唯有像安得烈一樣將小孩童有限的五餅二魚帶到無限的主面前,生命才能成為神蹟(約六9)。

從(V7-8)清楚看到這位生來瘸腿的朋友,從全人破壞的景況進入全人醫治,瘸腿得了醫治:「腳和踝子骨健壯了,可以站、走、跳」,從這一刻他恢復跟自己和好的關係。他和信仰群體有了互動:「同他們進了殿」,相信他的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他恢復了跟神的關係:「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

當世人要用許多方法,試圖讓自己的全人更加健康,但卻發現離目標越來越遠,因為人的方法無法改變生命的問題,唯有福音的大能力才能使人成為新造的人。巴不得初代教會聖殿美門口的神蹟,可以使鄉村更多的朋友經歷。「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