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32期 >
2007年4月
潤溼的眼,哽咽的喉
       陳文逸

 

疼痛的個案

最近的一次禱告會,過溝的萌智姊為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女孩代禱。那位女孩正被有暴力傾向的父親打得背部傷痕斑斑。因著愛,萌智姊生澀的跑到她家,看能不能幫什麼忙。結果那位父親冷冷的丟出幾句話,把不得其門而入的萌智姊澆了一盆冷水:「我不讓孩子晚上出去……」。

禱告、禱告,萌智姊就哽咽起來,有一陣子出不了聲。

十二歲的小孩晚上想出門,就被打成這樣!聽說孩子的媽媽不在了,而父親的暴力如影隨形。從描述中可以想像背部條條赤紅的傷痕。外在傷痕總會癒合,瘀青終將消退。但是內心淌血、化膿的傷口,如何撫平?

最近,太太紀貞帶二位雙胞胎去幼稚園,碰到一位外籍新娘也帶孩子去。紀貞只是藉機和她寒暄幾句。可能太孤單了,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那位外籍太太竟把滿腹的心酸全倒了出來:從外地嫁來,舉目無親。先生又得了怪病,死亡似乎不遠。兩個孩子加起來還不到十歲,不得不長時間工作,常睡眠不足,看不到未來。

前幾天的禱告會,她碰巧到教會。大家先為她禱告。紀貞按手在她身上,禱告、禱告,也哽咽起來了。那位外籍新娘也頻頻擦淚,或許是感動,但也感受到她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擔。

數據說話

但,這樣的個案是少數,還是有相當的比例?台灣鄉村真實的情況如何?

我們老大一位小學同學,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公務人員,從小就載進載出補習,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目前念私立中學的資優班。而父親有心也有能力,每天來回二個多小時接送他上下學。這樣的孩子如何去體會,另一個同齡,隨時在暴力的陰影下,而受傷的心靈常在暗夜的牆角哭泣!這樣健全的中上家庭如何體會,一個看不到明天且隨時家庭會垮掉的無助!

天下雜誌曾對偏遠鄉鎮小學做過問卷調查,偏遠地區的小學生有百分之十四點九屬於隔代教養,有百分之十六點二屬於單親家庭,然後有百分之八點七屬於低收入戶家庭。有許多弱勢的孩子,從小不論在生活、品格及課業上,就沒有受到好的照顧。這一、兩年,單親家庭,隔代教養,還有外籍新娘的孩子,從附近國中,國小校長口中得知的真實數據是三分之一。

怎麼做?

面對家庭暴力的個案,除了告知學校,提報社會局,還可以做什麼?遇見無助的家庭,除了通知展望會,轉介家扶中心,協助就業登記,還有什麼速成管道?

面對這麼大的需要,整個國家的資源,教育大計,社福大餅何嘗不是努力想要解決?我們可以耐心的坐等政府更有計劃、效率來改善這些現象。或者積極一些,繼續高談闊論,把這樣的需要告訴別人,而自己沒有任何的行動?也可以為他們禱告,並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雅各書二章16節)。

問題是,硬體建設容易且速成,文化塑造艱難又緩慢,人心的改變卻無從預期。物質的支援總是大受歡迎,而生命軔性的培養卻一直被忽略。肉體的傷害顯見又容易癒合,心靈的傷口隱藏,有時不受安慰。

而變壞的土質,腐爛的根,若只從表層的移花接木,而不從根部撒種、栽種,怎能期待枝葉茂盛、開花結果。世界上豈有一塊貧瘠的土地不需先改變土質而能豐收?豈有一片腐爛的根不需重新撒種而能長出新芽?世界上沒有一塊田地可以不撒種而永遠收割。整個社會土壤的改變,福音禾場的收割,都是上一代不斷鬆土、撒種的結果。上一代沒有撒種,這一代就無從收割。這一代沒有撒種,下一代將轉為荒涼。

就讓國家好好扮演應有角色,善用資源,展現效率。教會也看見自身的本份,善盡管家職份。就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古老的路徑

相信很少人對這些令人疼痛的個案沒有感覺。只是問題太大,我們等候著更多的資源,找更好的方法,更有效的策略。但,對基督徒而言,可能沒有太多捷徑,太輕鬆有效的方法。

需要的確很多,挑戰層出不窮,少年人也會疲乏,強壯的人必然跌倒,但只有等候耶和華要重新得力。基督徒必然要找回失去的屬靈力量,而唯一的途徑就是回到那個古老的路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雖然種子在陰暗潮濕的土裡看不清發生什麼變化,但它慢慢脫皮、腐爛,化成泥土的一部份。一種自然的生命慢慢的死亡,同時另一種新的生命長成。種子在死,也同時在發芽。死中有生,生中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生。新的生命不斷的成長,有一天突破土層,在風雨中成長,然後結實百倍。

四年前,在蒜頭的六嘉國中開始雙語營。三年前吳燕輝傳道夫婦離開美國,把自己像麥子種在嘉義縣六腳鄉蒜頭社區的土地上。這期間一位參加雙語營的國中女生帶領自己高中的姊姊黃柔雯到教會。傳道同工努力的澆灌、帶領,時間很快過去,柔雯去年考上台北大學法律系。前幾天雙語營在台中的核心輔導同工訓練,赫然發現她報名參加。我好像看到貧瘠的土地冒出新芽,如根出於乾地。

林博弟兄夫婦也於去年底回到台灣芬園的鄉下。年輕的福音老師慢慢也有回應….. 。

不過,等候結實仍需要時間。「在努力播下種子後立即想要尋找結果的人,將會大失所望……栽種和收成中間隔著漫長的黑暗、隱晦和寂靜。在持續等待的時間,我們仍要耕作、除草、栽培,並種植其他的種子。」(返樸歸真的牧養藝術;以琳出版,p.5)

結語

潤溼的眼,雖然憂傷,卻也表示屬靈的神經還有感覺。哽咽的喉,雖然無聲,靈魂總在深層的地方吶喊、呼求。

我們等候更多落地的麥子。而曠野終將成為肥田,肥田要看如樹林!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