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95期 >
2012年7月
從智慧型手機談起
      陳文逸
 

最近收到的E-mail,信件後面常常出現幾個字,﹝從我的手機發送﹞。有人開車,路不熟,就從手機直接上網尋找地圖。有人要租屋,於是請人照相,馬上傳送,從遠距很快做出決定,這是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再不久,應該可以遙控家裡的電器用品。手機愈來愈有智慧,成了現代人不可少的一個器官!


科技產品推陳出新

科技產品從Microsoft(微軟)發展的視窗軟體(Windows)以來,軟體不斷帶動硬體的快速更新。加上網路,從桌上型電腦,手提電腦,觸控式iPad,智慧型手機,產品推陳出新。有時說明書還沒看完,功能還沒有摸熟,新產品又出來。大部份電子產品的更替,不是因為壞掉不能用,而是新產品不斷出現。還八成新的產品和全新的相較之下,已經是舊了。汰舊換新是一種不可抵擋的潮流。

新產品會不斷的出現,因市場本身就是血淋淋的競技場,稍一不慎落後,必須辛苦追趕,甚至被淘汰。五月我出差到美國,偶爾需要聯絡,大都借別人的手機。一個城市跑過一個城市,借過不少手機,而絕大多數是韓國三星(Samsung)。曾領風騷的台灣手機大廠宏達電,目前相當辛苦。不只似乎打不進美國市場,股價也從2011/04/09 的1300元降到2012/07/13的288元,而且還不知道底部在那裡?


資本主義的聖杯

大環境相當無情,企業彼此競爭激烈! 有時,不是成為站在高處的掠食者,就是位於低處的獵物。努力的保持一點優勢,也只是為了生存,而優勢很可能稍縱即逝。現今的企業少有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腳步,步伐都受制於大環境。別人沒有停,就不能放慢腳步,放慢等同於退出市場!

嚴格說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不全然自主,常有看不見的手於背後推動。當百貨公司推出跳樓大減價時,很多人就失去理性了。需要的趕緊買,不需要的也買,因為揀便宜。消費需要刺激,刺激不夠,經濟的引擎就動不起來。經濟成長,成了現代社會追求的核心價值,成了民主體制維護政權的必要支柱。消費,不全然為了需要或提升生活品質。消費成了刺激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工具,是資本主義的聖杯!

資本主義市場其實是沿著這一條軸線運作──自由開放帶來競爭,競爭產生創新,創新帶來消費,消費因而經濟成長,而成長不能停止。然而,成長不可能沒有邊界!


隱藏的成本

為了成長,企業展開激烈的競爭,不斷壓低成本,好提升利潤。在全球化的當中,透過科技、管理,尋求建立更便宜的產品供應鏈。資訊可以透過網路傳輸,但實體商品就一定要運送。運送就要耗費很多的能源,全世界的經濟(以國內生產毛額計)約有百分之十四金額是支付給卡車隊、飛機和貨櫃船。路途愈遠,能源耗費愈多! 油愈貴,運輸成本愈高!

美國從亞洲,特別是中國,進口原料或半成品。甚至直接在當地設廠,然後成品透過運輸飄洋過海,供應美國民生物資的消費。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國議員發現奧運國家代表隊的制服是中國製造,因而不能接受,高喊燒掉。其實美國以中國為製造工廠已行之多年,像沃爾瑪這樣超級的零售商品業,就是靠全球便宜的供應鏈支撐營業額,保持競爭力! 只是在金融風暴後,發現為了降低成本,產業外包的結果,造成失業率升高,經濟根基逐漸腐蝕。﹝Made in China﹞口碑的確不好! 但真要把境內凡是中國製的衣服都燒掉,美國人可以穿的衣服大概不多了。

當氣候變遷造成的溫室效應,愈來愈明顯。很多像能源、污染、糧食、人體健康…等複雜的社會成本,都必須被考慮進來。在廉價、效率、不計後果的成長中,其實隱藏了很多重要的成本。中國過去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過高的社會及環保成本,已經不願再自行吸收。透過法令的修定,在提高勞工工資,及環保的標準上,都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各國因廉價成本到中國設廠的企業,特別是台商,在錯愕中被迫提前與中國分手。


理想與現實

為了永續發展,而納入各種社會成本後,傳統經濟理論已經無法指引前路了。講白一點,從環境永續發展的角度,經濟沒有辦法一直成長,不斷成長的神話必須被打破。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但沿著以營利為主的市場經濟路線也絕對需要修正。

美國有兩位已過世的經濟學家,喬治斯庫-羅根(Nicholas Georgescu-Roegen,1906-1994)和飽爾汀(Kenneth E. Boulding,1910-1993)發展出穩態經濟與生態經濟學(Ecological Economic)。﹝穩態經濟﹞不再追求量的成長,而追求質的成長。在維持生活品質時,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也就是盡量維修,延長產品的壽命,因而減少產量;另外,不再追求貨品與服務交易規模的擴張,用財富重分配,減少貧富的差距<2020台灣的危機與轉機,聯經出版,頁170-172>。

但是當我們從理想當中抬起頭來環顧四圍現實的環境時,有廠商願意把產品製造的更耐久,更便於維修,壽命更長? 這代表產品的汰舊更慢,不趕著推陳出新! 當別人推出更有﹝智慧﹞的新產品,可能的後果是市場佔有率的流失。企業的確願意把品質弄得更好,更耐久的使用,最主要是為了提升市場佔有率。市場的流失,等於企業血液的流失!

另外,如何為了減少貧富而進行財富重分配? 自由市場說是公平,其實不公平。在這機制底下,有錢人愈有錢,窮人愈窮。貧富差距越大,社會就越不公義。政府不能怠忽職守,財富的重分配,基本上是違反人性,由政府來執行最合適。設計良好的稅賦制度,來控制貧富差距,是最合理、容易的方法。很可惜,政權在選票的考量下,大都不太敢對富人加稅。


望遠景,捨近利

共產社會主義,原本理想性十足。但在人性的怠惰中,一事無成;資本自由主義,因有利可圖,刺激競爭,帶來創新。但在人性的貪婪中也有相當的危險性! 出路在那裡?

福音的廣傳仍是必然的使命! 福音除了讓人,罪得赦免,得著永生的盼望。基督徒必然要效法主耶穌的腳蹤,為了對的價值體系而放下自己舒適、利益,並認真對付自己內在的貪婪。因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馬可福音十45)。世人很難,但基督徒是最有可能明白:財富不是用來累積,而是用來分享,並且要實踐出來。基督徒為了遠景,可以捨近利。

永續環境的發展,生活品質的提升,責任繫在基督徒的肩頭。當世人沒有退路,又看不到出路時,基督徒簡樸的生活,像是明光照耀,指引前路。


(本文曾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