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415期 >
2022年7月
在渴慕的心靈,神與人相會
      陳文逸


探訪癌末病人

前幾天晚上,我們夫婦一起探訪一位癌末的鄉民。他身體魁梧,過去也熱心參與地方及廟宇事務,一進門,彼此心裡有數,氣氛有些凝重。沒有太多時間寒暄、繞圈子,我直接且客氣的問:「醫生怎麼說呢?」

從他的回答,就知道他已知道實情了。

我再簡單的問:「睡得好,吃得下嗎?……」

時間不多,也不一定再有機會探訪。我們直接和他談生命,談信仰。他也坦然說出對病情已有心裡準備。

離去前,除了禱告,也再三提醒:「身體疼痛時,可以向耶穌呼求。用心靈可以經歷到耶穌」。

我沒有說:耶穌一定醫治。也不想輕描淡寫:耶穌愛你!但堅定的告訴他:「當你打開心,可以經歷耶穌」。


神真經歷得到?

主耶穌真的經歷得到嗎?

一談到經歷,好像很主觀,沒有邊際,容易自吹自擂,缺少一套評判的標準。其實系統神學提到的三位一體,一位神、三個位格。位格就是Person,有喜怒哀樂的感情,可以思考判斷的智慧,具有溝通對話的柔情,更是有恩典、公義的嚴父、慈母。

在理性主義影響的神學認知和經歷,信仰和生命可以被割裂。信條上,繼續強調真實有位格的神。生活上,有沒有經歷不是那麼重要。講台上,上帝是以馬內利的神。講台下,對神的同在卻沒有把握。


真實的見證

亞伯拉罕如果不是那麼清楚聽到神的聲音,而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未知的地去(創世記12:1-4)。他就是一個冒險的機會主義者,拿自己和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以賽亞如果不是因國家在風雨中飄搖,進聖殿而經歷那位坐在高高寶座上的神,如何可以承擔那麼艱難的任務,在一群額堅頸硬的人中,露身赤腳傳道三年?

主耶穌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18:20);「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翰15:5);「你們要往普天下去……我就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28:20)。

我相信,今天神仍然用雲柱、火柱引導尋求祂的兒女;仍然有人在極重的捆綁中得著釋放,內心的傷口被撫平;有人經歷這位又真又活的神,進而看穿這個世界的虛無;有人因為真實的經歷,願意把生命的主權完全交託這位永恆不變的主。

然而對多數人,[主常與我們同在]也的確變成一件困難、稀有,難以言說的事。困難到不知道路徑在那裡。稀有到只有屬靈偉人才有。再來,乾脆和神蹟等同看待。而神蹟,就是可遇不可求。


尋求得到

人有一套認知系統,去感受和詮釋週遭的人、事物,構成所謂的經歷。視覺佔了大部份,再來觸覺、聽覺,這些感官接收的訊息,進到大腦形成整個經歷的認知系統。

神是靈,不是肉體的感官所能察覺。用肉眼要去看神,不只看不到,還不耐煩的認為上帝捉摸不定。我們不會期待耳朵要看清楚交通號誌,不能闖紅燈。也不會怪罪眼睛,怎沒有聽到遠處的雷聲。但我們就這樣用肉體的感官要去探索屬靈的世界。

詩篇的作者不停的告訴我們,耶和華是我隨時的避難所。上帝透過先知在歷史的時空中呼籲:「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29:12-13)。到了新約,主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7:7)。甚至保羅說:「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9~10)。保羅不是故意講些特殊的神秘感受,這是他真實的信仰經歷。他何時遭遇挑戰、何時有軟弱,那個時候就進到主耶穌裡面,得著屬靈力量而剛強。


無法想像

我實在無法想像一個對神沒有經歷的人,如何認識神?如何建立真實的信心?又如何在困難中靠著信仰,挺過艱難的時刻?如何接受慈悲的建言,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馬書12:1-2)?

我也很難想像一個邏輯清晰,專精聖經原文,又知識全備,卻對神沒有經歷的詮釋學專家,如何解釋聖經?如何相信聖經是神的話寫成的文字?

當信仰只有知識,沒有經歷時,我們的下一代就只能把類似聖經或接近聖經的觀念,合理化的認為是出於聖經。把接近上帝或類似上帝的信息,憑己意當成是從上帝而來。把類似的膺品,看成是原版。人本主義的基督教,看起來很像基督信仰,但其實不是!

經歷少了,對神的認識就慢慢偏差,敬畏神的心也逐漸消散,偶像就進來了。早期的台灣教會流傳著一句調侃的諺語:「一代興,二代冷,三代你請我無閒,四代偶像滿厝間」。


屬靈的器官要開啟

在渴慕的心靈中,神與人相遇。我們屬靈的器官需要被開啟,屬靈的白內障需要切除,屬靈的感受性需要開發。不然,無法明白「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8)。

我們不是高舉經歷!過度的高舉,有一天會失去平衡,仍需修正回來。只是對神的認識,不能沒有經歷。對神的經歷,也不能代替信心,更不能貯藏。經歷是信心的養料,經歷需要轉化成信心。然後再跨出信心的步伐,又帶來新的經歷。


有道成肉身嗎?

我們常唱「以馬內利…神同在,彰顯榮光,祂名稱為以馬內利…」,但對以馬內利的神經歷卻是這麼少!

威廉•烏里(William Ury)在[傾聽的力量]演講中,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哲學問題:如果森林中一棵樹倒下了,卻沒有人聽到。那麼這棵樹的倒下有發出響聲嗎?<Ted Talk:The power of listening>

以馬內利的神,如果世人經歷不到?這樣的神,有道成肉身嗎?或者,道成肉身有意義嗎?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