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412期 >
2022年4月
為什麼他不是基督教徒
      陳晧

最近看羅素(Bertrand Russell)所著的《為什麼我不是基督教徒》,期望了解非基督徒如何看待這個信仰,也嘗試了解哲學家如何對其進行剖析。

羅素被視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同時也是傑出的數學家與邏輯學家,甚至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除此之外,羅素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尤其認為基督教的存在對於整個世界是有弊無利,也因此寫了這本書來反對基督教信仰。因為書中論點繁多,且力度不一。這裡只挑選兩點來討論。

羅素在第一章裡寫了幾個比較經典,用來證明神存在的論證,包括「第一原因論證」。「第一原因論證」的概念相當簡單,是基於我們在世上所看到的東西都有個原因(像人是因為有父母才能誕生)。所以一物是因為另一物而出現,這樣層層推回去勢必會有一個在所有事物之前的「第一因」,而這個第一因就會是神。但羅素認為,神也需要有一個在祂之前的原因。他說:「沒有理由認為世界一定要有個開端;認為事物一定要有個開端的觀念,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缺乏想像而造成的」。但我卻認為恰恰相反,相信神需要有個前因才存在,正是缺乏想像的結果。神說「我是自有永有的」,而人們因為誤把神超越性的存在當成與其他事物同等,因為無法想像一個至高的神,才會否定一個萬物共同的源頭。

另外,羅素不認為有神,所以「基督教最重要的不是基督,而是教會。」但他看到的教會又是中世紀腐敗的教會。因此,他還有一個核心的論點:因為教會的腐敗,所以基督教只會為社會帶來弊端。他看到人的軟弱與敗壞,就將其當作基督教的本質,而大肆批評。人都有罪,都不完全。正因為如此,人才無法因行為稱義。我們需要那位為世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的耶穌,且需要時時回轉向祂。羅素所看見的基督教是以這個世界為本的實體和活動,但實際上我們卻是因著信與那看不見的神連結,並靠著祂盡量行出我們所應當行的。因此雖然不時仍看見人會跌倒,教會有軟弱,但基督徒仍能對於信仰的本質存著不被世界影響的盼望。

看過本書大部份的篇幅,發現羅素多數的論點不算有說服力。他先入為主地誤解基督教及聖經真理,認為聖經的教導就是限制人們的知識,而宗教是藉著對未知的恐懼,操控人心。他像是搭建一個稻草人,對它批判,再將其打倒而得意洋洋。我們看見無神論對於基督教有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而他們看基督教也正如我們看他們一般。基督徒不能只滿足於內部信仰的探討。如何更多明白這個世界的思潮,而用真理與之對話,是基督徒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鄉福營會籌備同工,就讀哲學系)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